bestlong 怕失憶筆記

當健忘由隨機逐漸趨向常態時,作筆記是非常必要的

Entries for the ‘理財’ Category

省電大作戰,先弄清楚自家是用哪一種電表再說

今天又看到電視新聞報導,晚上 10:30 到隔日 06:00 離峰時段洗衣服或開冷氣可以省錢,又是再一次的誤導民眾。

請注意:除非是有安裝數位電表可以有電腦來區分並記錄用電時段,否則只有區分夏季用電與非夏季用電

參考下方圖片左側為數位電表(智慧電表、智能電表),而右側為傳統機械電表

某台數位電表的正面

這台數位電表好像是台電用的
相關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91218/32169121

簡單的解釋,就是傳統電表只能顯示目前累積用電度數,完全看不到白天用幾度晚上用幾度,總不可能要抄表人員每天抄兩次表吧。所以使用傳統電表就只能適用季節電價的規則來處理計費。

而數位電表內有崁入式電腦會自動定時記錄累積用電度數,然後透過網路將記錄的資料傳送回中控中心。這樣就能很明確的知道任何時段的用電量,也才可以用時間電價(可區分尖峰與非尖峰時段)的規則來處理計費。

不過以前想安裝數位電表可是有最低用電門檻,所以除非剛好是在台電試辦的安裝區域,否則一般家庭是不太有機會安裝的。

所以別刻意等到晚上或深夜才用洗衣機洗衣服吵鄰居了。

詳情還是到下列網址自行確認
http://www.taipower.com.tw/ 台灣電力公司網站
http://www.taipower.com.tw/TaipowerWeb/upload/files/11/main_3_6_3.pdf 單張電價表

上列圖片來源 http://jerrylee777.blog.ithome.com.tw/trackbacks/2079/81870

Comments (2)

轉錄 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有一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統計學家沃德教授(Abraham Wald)
遇到了一個意外的訪客,那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指揮官。

他說:「沃德教授,每次飛行員出發去執行轟炸任務,我們最怕聽到的回報是:『呼叫總部,我中彈了!』 請協助我們改善這個攸關飛行員生死的難題吧!」

沃德接下這個緊急研究案,他受委託分析德國地面砲火擊中聯軍轟炸機的資料,並且以統計專業,建議機體裝甲應該如何加強,才能降低被砲火擊落的機會。但依照當時的航空技術,機體裝甲只能局部加強,否則機體過重,會導致起飛困難及操控遲鈍。

沃德將聯軍轟炸機的彈著點資料,描繪成兩張比較表,沃德的研究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而飛行員的座艙與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部位。

沃德詳盡的資料分析,令英國皇家空軍十分滿意。但在研究成果報告的會議上,卻發生一場激辯。

負責該專案的作戰指揮官說:「沃德教授的研究清楚地顯示,聯軍轟炸機的機翼,彈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彈。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沃德客氣但堅定地說:「將軍,我尊敬你在飛行上的專業,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議加強飛行員座艙與機尾發動機部位的裝甲,因為那兒最少發現彈孔。」

在全場錯愕懷疑的眼光中,沃德解釋說:「我所分析的樣本中,只包含順利返回基地的轟炸機。從統計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而飛機很少發現彈著點的部位,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根本就無法返航。」

指揮官反駁說:「我很佩服沃德教授沒有任何飛行經驗,就敢做這麼大膽的推論,就我個人而言,過去在執行任務時,也曾多次機翼中彈嚴重受創,要不是我飛行技術老到,運氣也不錯,早就機毀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強烈主張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這兩種意見僵持不下,皇家空軍部部長陷入苦思。他到底要相信這個作戰經驗豐富的飛將軍,還是要相信一個獨排眾議的統計學家?由於戰況緊急,無法做更進一步的研究,部長決定接受沃德的建議,立刻加強駕駛艙與機尾發動機的防禦裝甲。

不久之後,聯軍轟炸機被擊落的比例,果然顯著降低。為了確認這個決策的正確性,一段時間後,英國軍方動用了敵後工作人員,蒐集了部份墜毀在德國境內的聯軍飛機殘骸,他們中彈的部位,果真如沃德所預料,主要集中在駕駛艙與發動機的位置。

看不見的彈痕最致命

乍看之下,作戰指揮官加強機翼裝甲的決定十分合理,但他忽略了一個事實:彈著點的分布,是一種嚴重偏誤的資料。因為最關鍵的資料,其實是在被擊落的飛機身上,但這些飛機卻無法被觀察到,因此,佈滿了彈痕的機翼,反而是飛機最強韌的部位。空軍作戰指揮官差點因為太重視「看得見」的彈痕,反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這個案例有兩個特別值得警惕的地方。

死掉或被俘的人無法發表意見

第一,蒐集更多資料,並不會改善決策品質。由於彈痕資料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努力蒐集更多的資料,恐怕只會更加深原有的誤解。

第二,召集更多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提供專業意見,也不能改善決策品質,因為這些飛行員,正是產生偏誤資料過程中的一環。他們都是安全回航的飛行員,雖然可能有機翼中彈的經驗,但都不是駕駛艙或發動機中彈的「烈士」。

簡單的說,當他們愈認真凝視那些「看得到」的彈痕,他們離真相就愈遠。

資訊界有所謂「Garbage In, Garbage Out」,前提(或假設)若是錯誤,再漂亮的統計算式或方法、再多的資料,也不能讓後面的推論變得正確。

在管理實務與日常生活中,許多關鍵的資料,也像上述轟炸機的個案一樣,會因為「失敗」而觀察不到。

台大 劉順仁 教授在著作《決勝》一書中,對「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的舉例說明,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生動貼切又清楚的一個。

如果有一位70歲的老人在電視上說,他就是靠每天抽一包煙、嚼一包檳榔才能長壽,請想起「死人沒法上電視說話」這件事。同樣的道理,不是那個地方長壽的老人家吃或喝某東西,某東西就是養生聖品。

Leave a Comment

定期定額賠錢 敗在五迷思

【工商時報 李國煌台北報導】

這一波全球股市下跌,災情慘重,定期定額買進多種股票基金的投資人,3年下來,竟然虧損累累,心頭疑惑重重,銀行主管說,策略無誤,賠錢卡在五大迷思,應該要「多頭俟機出場、空頭繼續扣款」,才能賺到錢。

迷思一:任何基金都能抱。

銀行主管說,扣款買進的基金,績效表現如何,對定期定額的投資成效,影響重大,同樣3年的時光,投入日股基金賠近15%,買進拉美基金,獲利34%,一來一往,差距極大。
中國信託財富管理部投資顧問中心經理廖亭亭說,前景不佳的基金,一定要適時出場。

迷思二:不要在意股市波動。

台北富邦銀協理蔡孟娟說,很多人以為,定期定額買基金,不要在意短線波動,其實,碰到行情走到3、5年的高點,進入大震盪時期,一定要注意投資損益。
定期定額買進基金,單位數一路累積,不同價位計算損益,差距很多,例如,扣款3年買進、累計100單位的台股基金,2個月前計算損益,大賺20%,現在來算,卻是由盈轉虧。

迷思三:一路抱牢不要賣。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表示,定期定額買基金,強調長期投資,但是,可不要一路死抱,這3年一路扣款買基金的投資人,去年第四季、今年第二季高檔時期,如果沒有適時贖回,至今一場空。
股市走大多頭,行情大漲一段期間之後,定期定額投資人要伺機出場,高檔部分了結,才算賺錢。

迷思四:任何時候都能買。

蔡孟娟指出,空頭市場人人怕,其實,反而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最好的時機,特別是大跌一段以後,更是進場的好時機,扣款一路買1、2年,空頭期間愈久、買進的便宜貨愈多。
反而是多頭時期,一路往上買,愈買愈貴,成本愈高,不一定合適。

迷思五:贖回了結,擔心賺不夠多。

台新銀主管說,不少定期定額投資戶,帳面賺15%、20%,想要賺更多,擔心一旦贖回,基金淨值又漲上去,賺不夠多。
其實,股市多空循環,扣款買基金過程中,如果是處在股市多頭、行情進入高檔時期,一定要逐步獲利了結,才算賺錢。
兆豐銀主管說,獲利了結之後,可利用獲利的資金進場扣款,例如,累計投入100萬,贖回時拿回120萬,可用20萬扣款投入,或是,120萬重新扣款投入。
採取這種作法的好處是,行情續漲,還是可以繼續獲利,如果行情下跌、甚至轉空,也比較不受衝擊。

Leave a Comment

晚上十點半後用電真的沒有比較省

首先可以看一下自家的電表,只有一組用電度數要怎麼區分尖峰與離峰各時段的使用度數呢?

真要分時段是需要跟台電簽約選擇 [時間電價] 的計費方式後更換數位電表才行,而且要簽約使用一年後才可以再改變計價方式。

不過就消基會表示要兩個月用電度數達到1300度以上才真的會省到,而一般家庭只有分夏月與非夏月的累積分級電價的。

大家以訛傳訛也真夠久了,也沒聽過台電人員出來澄清。如果以前真的在十點半後拼命用電用到爽才真的變成冤大頭呢。

Leave a Comment

[轉貼]成為有錢人的五句話

是不是一個有錢人不重要, 可是你要學會有錢人的這五句話, 男人的世界談的不只是車, 錢, 女人, 還有最重要的自我成就.
大家快去看看如何成為有錢人的五句話

第一句話是: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我們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注解:要會“裝”,要持續的、不間斷的“裝”,裝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習慣了,比如準時到會,每次都按時到會,你裝裝看,你裝30年看看,裝的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習慣。

第二句話是: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世界上很少有永恆。大學生談戀愛,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統計資料表明,大學生談戀愛的100對裡有90對最後會分手,最後結婚了的還有一半會離婚。你說愛情能永恆嗎?所以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注解:生命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你自己賦予你的生命一種你希望實現的意義,因此享受生命的過程就是一種意義所在。

第三句話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沖,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在中國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注解:如果你在考數學試題,一定要答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從A到B,明明可以直接過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別走,因為有陷阱。在中國辦事情,直線性思維在很多地方要碰壁,這是中國特色的中國處事智慧。

第四句話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我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我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我發現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最後我反復練習怎麼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練了一個星期,我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沖。因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注解:用汽車來比喻,寶馬可以上200公里,奇瑞卻只能上120公里,為什麼?發動機估計不相上下,差距在煞車系統,上了200公里煞不了車,呵呵,我的天!

第五句話是: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儘管表面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

Leave a Comment

  • 工商服務

    廣告讀取中...
  • 近期留言

  • 標籤

  • 彙整